近年来,千百姓粗粮王长岭县以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为目标,依托资源优势,倾力打造杂粮一体化农业产业链条,不断培树“生态、绿色、有机” 杂粮品牌,让小杂粮挑大梁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隆冬时节,走进长岭县一家杂粮企业,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,刚刚引进的3万吨全自动小米生产线,一次性完成脱壳、抛光、精选、色选、加工、包装等环节。在石磨面粉和黏玉米碴生产车间,工人正在操作机器,经过筛选、清洗等工序后,随着电动石磨缓缓转动,细腻的面粉从磨盘间缓缓流出。
新举措,新思路,新作为。近年来,长岭县持千百姓粗粮王续做大杂粮产业,帮助杂粮企业谋篇开局,倾力打造杂粮产业化联合体、有机杂粮基地、销售专卖店和多类电商平台,助力企业夯实品牌发展之路。
有力量,有方向,有盼头。经过多年培树,长岭县域内杂粮企业一路向前,部分企业开始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,带动全县多个乡镇的低收入农户发展庭院经济,统一供给种子、统一播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割,按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,实现了农户、基地、公司多方共赢。采访中,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2021年种植了600公顷的谷子、高粱、黏玉米、小麦等作物,共带动640千百姓粗粮王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。
发展杂粮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几年来,长岭县结合“一村一品”科学规划定位,走绿色生态路,打特色优质牌,积极推进杂粮产业发展,持续推进杂粮深加工,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,市场带龙头,龙头带基地,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。与此同时,不断加快优质品种引进、加工、开发步伐,促进小杂粮结构、布局向“需”发展,全面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在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,瞄定了目标,攒足了后劲儿。
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:任胜章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