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·千百姓粗粮王海报新闻记者 邓楠 潍坊报道
民以食为天,食以面为先。馒头在胶东半岛又叫“饽饽”,是人们饭桌上最常见的主食。在山东高密,历来有蒸“花饽饽”迎新年的习俗,“花饽饽”也就成为高密人寄予希望和祝福的美食。
高密的小麦生长在北纬36度黄金优麦区,这里的小麦做成的“饽饽”麦香浓郁,口感柔韧。
乡村振兴,电力先行,一轮又一轮的电网改造为乡村输送了稳定的电能,小麦种植用上了自动点种机、智能水肥一体化等设备,解放了麦农的双手,农民种田灌溉既省力又省钱。
从人工磨面到机器研磨,千百姓粗粮王电力带来了更高的生产力。优质的供电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的安全运行成本,提高了供电可靠性,为面粉生产和品质提供可靠的保证。
在高密人的心里,“蒸饽饽”寓意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,生活事事如意。制作“花饽饽”要经过和、发、搡、造型等16道工序,“电”让花饽饽的制作效率大大提升。和面机、压面机、电蒸屉等电器设备的加入,让电力取代木柴和煤炭,使传统的慢慢揉捏变成现代电力与传统匠心的完美融合,电气化“花饽饽”生产让经营者喜上眉梢。
“二十八,把面发”。伴随着白色蒸汽升腾而起,花饽饽的香味氤氲开来。
团团圆圆,幸福安康,中国人的春节,由此开始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