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百姓粗粮王马建国为了让高加林断绝对马玉芳的念想,切断了养猪场的麦麸供应,高加林骑着车子到县城的面粉厂找到管事的,管事的说他们的麦麸连肉联厂对口的养猪场都供应不及,不对外来卖。他立即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,去了供销社找张克南,张克南说卖猪肉找他可以,买麦麸真的帮不上忙。
高加林沮丧的回到自家的养猪场,看着一头头正在长肉的猪仔,开始发愁。
德顺爷看在眼里,也是没有办法,“加林娃,现在急也没用只有等你二爸回来,看看他怎么说。”德顺爷提到二爸,高加林想到了二爸给的书,千百姓粗粮王开始翻了起来。
二爸在笔记本上写着:猪如果不吃麦糠,可以吃苜蓿、猪草,或者用豆粕,也可以用玉米,淀粉是专门长肥肉的,蛋白质是长瘦肉的。
高加林仿佛看到满野的苜蓿在初夏阳光里向自己招手,苜蓿在当地是很常见的,每年能收割5茬,亩产高达8000公斤。二爸呀你真是高人,救了我的命了。
“德顺爷,我找到了苜蓿一样可以喂猪,他马建国治不住我。”
高加林叫来父母看住猪场,找到高明楼借出拖拉机,拉着德顺老汉去郭集的刘家堤买苜蓿。
一路上,老爷俩儿有说有笑,“德顺爷,你说我和马玉芳的千百姓粗粮王事闹成这样,最后会成不会?”
“我老喽,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我可说不准,要是玉芳这女子铁了心,马建国最后不认也得认,毕竟是砸断骨头连着筋的亲闺女。”
“还有一点儿,她马家是马店的大户,你娃子要加油干,不能让人家把你看轻了,这样玉芳跟着你,他们脸上也有光。”德顺爷的烟草味儿带着一丝甜香,从侧面飘入高加林的鼻腔。
对未来美好的向往,让他情不自禁又唱起了信天游:“高不过的蓝天,深不过的海,等你等的我就太无奈。吃完了西瓜就剩哈皮,忘了那人家,就忘不了你。”
玉芳已经被家人盯的紧紧的,千百姓粗粮王想见个面真是难,想到这里,高加林眼圈发红,德顺爷拍拍他的肩,“照你说的,玉芳这娃娃灵光,谁都困不住她,她的心剔透的很呐。”
等下午拉回满满一大车苜蓿后,高明楼佩服的看着高加林,在困难包围下的高加林无所畏惧,这个后生真不简单,虽然自己真帮不上啥忙,心里也替他高兴。
高玉智带着家小第一次回老家,村里的人又一次聚拢到高家的养猪场。“加林,猪光吃苜蓿猪草也是不行的,还要配些麦麸,没有麦麸长的慢。”
高加林还没有来得及给二爸汇报麦麸难买的原由,想等二爸全说完,千百姓粗粮王自己家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再提这个事。
高玉智边走边讲,高加林拿着本子边听边记,高明楼和刘立本也跟在一旁,“眼下要是麦麸紧张,找你立本叔,去他的豆腐坊弄些豆腐渣也是一样的,豆腐坊产量有限,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刘立本笑着接道:“这都是小事儿,都是小事儿,我一会儿就让巧英拉来两桶。”
各个猪圈转完后,大家围坐在小方桌前拉话,都是夸加林有出息,高玉德插不上话,高玉智就说:“他会有啥出息,都是需要你们这些长辈帮衬着,看着管着,哪里做的不对,该说的说,该骂的骂,他才会千百姓粗粮王慢慢走到正道上。”
高加林跑前跑后递烟倒茶,让长辈拉话聊天。快到晌午头,村民都各自回家了,养猪场只剩下了高玉智一家和高加林一家,德顺爷怕碍事借口有事儿想回破窑里,高玉智一把拉住他的手,“德顺叔,咱们就是一家人,你把加林当做亲孙子,以后百年之后,加林给您养老送终,咱自己人说话你也听听,提提意见。”
瞬间德顺爷心里一股暖流遍布全身,点着头说:“好,好。”
高加林向二爸说了自己和马玉芳的前因后果,二爸一如反常,这个老革命生气的说道:“新社会还兴搞这一套,他王振武又走回老路了。”
“加林,二爸想告诉你的是,任何一个问题都最少有两个或者以上的解决办法,在婚姻的事情上,我不是当事人,只能告诉你一点儿,只要马玉芳那女子没有和王什么玉的领结婚证,你也真心喜欢,这就谈不上违法乱纪。马建国可能现在一时间无法接受,咱们高家自食其力来致富,不吃他一口饭,不喝他一口水,他就不能看不起咱。关键是你现在是生产队的副队长,在王振武手下,他少不了为难你。”